2025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如下现状:
31-35岁人口突破1亿,1-5岁不到8000万,80岁以上也有3000万以上。
31-35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一般来说,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家庭和社会而忙里忙外。目前,全国这个阶段的人口突破1亿,达到12414万,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阶段。

1-5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数目前还不到8000万,这说明当下我们依然需要大力推动三胎政策。同时也说明之前推行一年多的三孩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说失败也不为过。
再看80岁以上的人口,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了3000万以上;而65岁以上的老人,在2025年年末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20056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为14.2%,未来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可以说2025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国的出生人口很有可能会首次低于“五眼联盟”+欧盟+日本。有内行人预测,今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大概率会在900万+,而“五眼”+欧盟+日本刚好会在1000万左右。
“五眼”+欧盟+日本总人口10亿出头,比我国少4亿,人均GDP是我国的4倍左右,大都是高度发达的低生育率国家。
但是,由于我国的生育率已显著低于大多数低生育率发达国家,出生人口优势正在被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表示,要想让年轻人放心生育,得先搬离“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高房价。
住房成本居高不下,我们以一线城市为例,今年上半年平均房价7.8万/平米,这意味着购买房价中位数的一套90平米的房子,总价也达到了702万,就算是三成首付款也高达210万。
这上车门槛估计没有几个家庭能承受的起吧,你说一线城市不具备代表性,那我们看全国均价10458元/平米,按照100平的房子来算,一套也要104.5万,三成首付30多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依然很难承担。
毕竟每个月还要偿还高额的月供,更是买不起房。然而没有房子,所在的城市上学、养孩子等都是问题,这就导致生育年龄后延。
第二座大山:小孩子的养育成本太高,特别是教育这一块。
我国家长心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内卷。上私利幼儿园,要报很多兴趣班,总之像是要把家长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一下子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上完幼儿园还要花重金买学区房,最好还是小学、初中都是好学校,然后上重点高中,上一个好大学,似乎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任,才是爱孩子的表现。这其中花费的金钱,恐怕已经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了,父母为其付出的太多太多。
第三座大山:高昂的医疗开支抑制生育。
医疗负担重会抑制生育,这基本上是公认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1995~2017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2.4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相信未来的医疗成本还会更高,因为上面有4个老人,下面还有一个或两个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家的不断努力下,以上三座大山都正在被搬离。不少地区和城市也开始不断出台各种激励生育的措施,比如购房补贴、直接补贴现金,相信短期内新生儿生育率会有显著提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 本文分类:健康资讯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395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1-02 16:02:44
- 本文链接:
杭州有5家能做试管婴儿的医院,分别是邵逸夫医院、浙江省妇保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浙大一院,每一家医院的医生团队,医疗设备不同,所以并不能具体的说哪一家医院技术更好,在挑选医院时,病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各个医院的规模、环境等进行挑选。
杭州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繁华大都市,同时该城市也是一个医疗重地,据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每年在杭州做试管婴儿助孕的不孕夫妻也有不少,并且做试管婴儿后成功怀孕的女性也有很多,考虑到该城市试管医院较多,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杭州助孕机构,本问答根据杭州试管医院排名情况列举一个表格供参考。
新闻背景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数据显示,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全国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
千亿市场
据开源证券推算,到2025年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
红星资本局消息,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于近日新增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包括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试管婴儿”项目,每年最高可报销3000元。
11月27日,“西湖益联保”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上述两个项目的报销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其他辅助生育技术还暂未纳入报销范畴,“这个(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是前两天刚出来的,因为很多人做,我们就增加了这一项。”
据了解,目前已有湖南等多地意向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杭州“试管婴儿”部分项目 明年1月1日起可报销
近日,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新增辅助生育相关项目。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从具体报销来看,包含“试管婴儿”部分项目——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报销上限分别为1500元/年,即每年可最高报销3000元。
“西湖益联保”微信公众号显示,该保险是唯一经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指导支持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专门针对浙江省本级及杭州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统一待遇标准和保障范围。参保人员中,少儿、大学生医保为100元/年,其他医保身份为150元/年。据钱江晚报报道,2025年度“西湖益联保”于今年11月1日正式上线,由杭州市医保局指导支持的民生保障项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目前,针对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辅助生育技术的报销细则还未出来。
11月27日,“西湖益联保”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资本局,“具体的事项(报销细则)暂时还没出。现在可以购买2025年度的‘西湖益联保’,但是(上述两个项目的报销)2025年1月1日才能生效。如果需要报销,要通过西湖益联保公众号申请。”
此外,红星资本局还了解到,在杭州市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中进行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均可通过“西湖益联保”报销。目前,除了上述两项,其他辅助生育技术还暂未纳入报销范畴。

政策支持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多地已有意向
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加强生殖健康服务中提到,指导推动医疗机构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
其中,就辅助生殖技术一项,《意见》指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在该《意见》发布之前,今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就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个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仅限门诊)。不过后来经国家医保局要求,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还需统筹研究。
湖南省医保局今年5月回复称,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苏州市医保局今年也表示,适时将临床需求量大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今年也曾表示,积极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除上述地方外,还有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出台三胎实施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同时,江西、四川、湖北等地也发布过拟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
此外,多地也适时发布促进生育等相关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5-2025年)》,各省市都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前景广阔
多家公司切入赛道
记者了解到,在辅助生殖的技术中心,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试管婴儿”技术,这项技术包括检查和治疗单次的费用约在3.8万元至5万元之间,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治疗才能成功。而此次出台的政策,或许会让不少因为价格原因放弃治疗的女性,重燃希望。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数据显示,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全国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此外,据开源证券推算,到2025年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的出台对于解决生育问题,让更多人想生孩子能生出来,进而提升生育水平,将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国内辅助生殖需求量大,加之利好政策发布,多家上市公司开始抢滩辅助生殖市场。红星资本局统计发现,A股中,多家上市公司已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取卵周期。
目前,锦欣生殖拥有4张“IVF牌照”。根据其国内五年规划,希望可以拿到13-15个左右的牌照。